近期沉迷于江詩丹頓的中古表中,前陣子得到一枚47003還是不過癮,開始研究其中古VC,或許在大家印象中,江詩丹頓的頂級品牌形象和工藝都是深深烙印在心中。
如果要簡單概括江詩丹頓的兩百多年歷史,可以從機芯分為三個階段,分別是1755至20世紀初的懷表時代,20世紀的合作機芯時代,再到21世紀至今的集團式研發(fā)生產(chǎn)。每一次變革也意味著江詩丹頓品牌的易主,從一開始的匠人大師合伙,再到家族企業(yè)管理,最后是資本集團化運營。
而對中古VC有研究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早期江詩丹頓還是私人工坊模式,大部分零件都需要自制。直到20世紀出現(xiàn)Specialization 專業(yè)化分工合作,在當(dāng)時可以說是非常常見,各大品牌都會互相借用和互通合作,分工合作讓有限的生產(chǎn)力發(fā)揮出最大的產(chǎn)能,同時各家優(yōu)勢互補,也使得未來腕表行業(yè)爆發(fā)式從此打下堅實基礎(chǔ)。
從1928年左右開始,江詩丹頓(Vacheron Constantin)開始使用積家(Jaeger-LeCoultre)的機芯批量生產(chǎn)腕表。這種合作使得江詩丹頓首次使用可互換的機芯部件,并將年產(chǎn)量從每年約1000枚增加到每年超過10,000枚。1938年,江詩丹頓受經(jīng)濟大蕭條影響瀕臨破產(chǎn),這時積家出手收購了大部分股份。從此自然而然采用了新東家的機芯,其機芯也一直使用到九十年代。
1996年,江詩丹頓加入歷峰集團,并為此配備專屬的機芯工廠。除了今天仍在生產(chǎn)的Cal.1003和Cal.1120超薄機芯外,積家代工生產(chǎn)的機芯已基本淘汰。
毒師也在國外網(wǎng)站Goldammer上找到不少相關(guān)資料,其中江詩丹頓與積家和合作可以說最為密切,以下機芯是30年代至90年代江詩丹頓與積家合作過的型號,分手動和自動兩部分,這種親密無間的合作卻鮮為人知,今天毒師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下。
手動機芯代表性型號
453 | 454 | 1007 | 1008 | 1001 | 1002 | 1014 | 1003
雖然機芯都交由積家初加工生產(chǎn),但江詩丹頓會進行二次加工和組裝,這也是為什么江詩丹頓的高級機芯會打上日內(nèi)瓦印記的原因,同時大部分機芯都不是共用機芯,類似買斷性質(zhì)的區(qū)分開來也大大提高機芯的等級屬性。
毒師手里剛好有一枚1003機芯,在超薄的金幣中鑲嵌進機芯,被稱為Coin Watch金幣表在五六十年代非?;馃?,設(shè)計確實天馬行空,金幣表對機芯的尺寸要求非常高,傳統(tǒng)懷表機芯也有尺寸很小的,但要兼具厚度那就要看同時期的江詩丹頓1003和伯爵的9P兩者對決,1.64mm和2mm的厚度奠定超薄機芯的標準,直到如今這兩枚機芯依然是主力。
自動機芯代表性型號
477 | 498 | 499 | 1019 | 1071 | 1070 | 1072 | 1120
從詳細介紹圖里可以看到積家的自動機芯JLC493是一枚非常頂級的機芯,五六十年代江詩丹頓自動機芯全部使用這枚機芯,經(jīng)過不斷的升級改造,使得這枚機芯可以媲美當(dāng)時的百達翡麗27-460。
雙日內(nèi)瓦認證印記,五方位加溫度補償調(diào)校,馬耳他十字避震,倒角打磨,自動陀四個紅寶石滾珠軸承,巴黎飾釘?shù)?8k金陀邊。放到現(xiàn)在來看依然不過時。
毒師還沒過夠癮又買了一枚近代的江詩丹頓,這枚機芯不少人都認識,因為這顆JLC920超薄自動機芯搭載在百達翡麗、愛彼、江詩丹頓三個品牌上面,成為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超級主力機芯,只不過他們拿去用都做了輕微改動和換了名字,AP 2121機芯,PP的28-255,VC 1120都是他的影子。
江詩丹頓在20世紀出過不少劃時代的代表作品,如之前寫過的《猛龍過江之江詩丹頓名作篇》,如淚滴耳、牛耳、錢幣、百葉窗、雙圓柱表耳、方形巧克力這些都是外觀特點被大家所稱贊,而機芯上的亮點似乎被忽略,其實深究后才知道機芯的素質(zhì)正如他的大名一樣,千年老二不是浪得虛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