陀飛輪是什么意思?寶璣的陀飛輪調速器原理?

2013年09月18日 16:27 來源:腕表之家 類型:轉載 作者:李童童

    陀飛輪稱謂來源于 “TOURBILLON REGULATOR”,意譯陀飛輪調節(jié)器。TOURBILLON在英語詞典中解“一種使整個擒縱機構本身作轉動以消除位差的結構”。陀飛輪發(fā)明者——寶璣寫道,“我的這項發(fā)明,可以抵消擺輪處于不同位置的受地心引力影響產生得誤差.......”這就是陀飛輪的主要優(yōu)點。

    陀飛輪是什么意思

    陀飛輪是瑞士鐘大師路易·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(fā)明的一種鐘表調速裝置,有“漩渦”之意。陀飛輪手表代表了機械表制造工藝中的最高水平,整個擒縱調速機構組合在一起以一定的速度不斷的旋轉,使其把地心引力對機械表中“擒縱系統(tǒng)”的影響減至最低程度,提高走時精度。陀飛輪手表價格基本上都是幾十萬的。有“漩渦”之意,是指裝有“旋轉擒縱調速機構”的機械表,陀飛輪機構,是為了校正地心引力對鐘表機件造成的誤差。陀飛輪表代表了機械表制造工藝中的最高水平,整個擒縱調速機構組合在一起并且能夠轉動,以一定的速度不斷的旋轉,使其把地心引力對機械表中“擒縱系統(tǒng)”的影響減至最低程度,提高走時精度。由于其獨特的運行方式,已經把鐘表的動感藝術美發(fā)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,歷來被譽為“表中之王”。

    陀飛輪的創(chuàng)意在于,將鐘表核心的擒縱機構放在一個框架(Carriage)之內,使框架圍繞軸心——也就是擺輪的軸心規(guī)律性地做360度旋轉。這樣,原本的擒縱機構是固定的,因而當表擱置位置變化的時候,擒縱機構不變,造成了擒縱零件受力不同而產生了誤差;當擒縱機構360度不停的旋轉起來的時候,會將零件的方位誤差綜合起來,互相抵消,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誤差,甚至消滅。目前,大多數(shù)陀飛輪是1分鐘轉一圈(360度),也是業(yè)內公認的理想旋轉速度。

    寶璣的陀飛輪調速器原理

    如果把擒縱輪、杠桿(Lever,即馬仔)和擺輪及游絲全部置于一載臺(carriage),而載臺的小齒瓣受第三輪(the third wheel)驅動,使載臺旋轉。置于擺輪(balance)上方的第四輪被固(the fixed fourth wheel)且與載臺軸桿(carriage shift)同心。擒縱輪的小齒瓣(escape-wheel pinion)與第四輪互相咬合。因此當載臺旋轉時,擒縱輪的小齒瓣繞著被固定的第四輪轉動,如此一來造成小齒瓣的旋轉并以正常的方式操縱了擒縱輪和擺輪。

    整個上述構造被稱為陀飛輪框架(cage),這些元件一起做恒定地轉(rotate constantly),以穩(wěn)定的速率—1分鐘、4分鐘甚至6分鐘—轉完一整圈,那么不論表在哪一個垂直位置,此一陀飛輪調速器都以完全相同的的時間轉動一圈,這么一來,因地心引力的位置不同,一位置產生的誤差將被另一位置所產生的相等大小之誤差所抵消。事實上,陀飛輪并不能消除位置誤差,只是將誤差平均化,但是盡管處于垂直的位置,陀飛輪的載臺周期是恒定的。

    寶璣在1775年便已提出這個構想,一直到近6年后才制造出來,并于法蘭西共和歷(大革命時期的歷法)花月(Floreal,共和歷的第8月)24日—相當于公元1801年4月14日—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內政部部長,說明他發(fā)明了陀飛輪調速器,并請求給予他10年的專利。1801年6月26日,他接到專利許可證書。

為本文評分

我來寫評論

我來寫評論
提交評論

最新評論

下載APP
關注微信
分享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