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腕表之家 人物視頻]大家好,今天《腕表編年史》要聊的是腕表界的兩大傳奇——寶珀五十噚和勞力士潛航者型。這兩款表不僅是潛水表的開山鼻祖,更是腕表歷史上的里程碑。從1953年到今天,它們的故事充滿了技術革新、設計突破和品牌之間的精彩較量。
點擊視頻,更加直觀:
以下為圖文版:
潛水表現(xiàn)在可是個炙手可熱的名表品類,不僅外形硬朗帥氣,防水性能還特別實用,難怪大家都喜歡。其實,手表廠商對防水功能的研究早就開始了。1926年,勞力士以“蠔式表殼(Oyster)”為代表技術,就已經(jīng)率先實現(xiàn)一定的防水能力。后來,歐米茄在1932年也推出了自己的防水技術,叫Marine,就是把表頭塞進一個帶鎖扣的外殼里,也能防水。不過,這些早期的表和現(xiàn)在的潛水表比起來,不管是外觀還是性能,都差了不少。真正的現(xiàn)代潛水表,一般認為是從1953年開始的。雖然到現(xiàn)在大家還在爭論“第一款潛水表”到底是誰家的,但寶珀的五十噚和勞力士的潛航者型,絕對是這個領域的先驅(qū)。這兩款表不僅經(jīng)典,還讓潛水表成了腕表界的一大熱門品類。
“潛水表”和“防水表”可不是一回事,潛水表不光防水性能更強,還得有幾個硬核特征:自動上鏈機芯、單向旋轉(zhuǎn)外圈和夜光顯示。為什么這些功能這么重要呢?首先,自動上鏈機芯不用經(jīng)常手動上鏈,減少了表冠開合的次數(shù),降低了進水的風險,而且在水下也能一直保持走時。其次,單向旋轉(zhuǎn)外圈可以設置60分鐘倒計時,用來提醒潛水員氧氣還剩多少,關鍵是它只能單向轉(zhuǎn)動,避免了失誤操作導致的計時出錯。最后,夜光顯示在深海漆黑的環(huán)境下特別實用,能讓潛水員隨時看清時間。這些功能都是為了應對潛水的特殊需求設計的,實用性拉滿!
根據(jù)品牌資料顯示,寶珀五十噚(FIFTY FATHOMS)的原型表誕生于1953年,因為防水性能達到“50噚”(噚為英制長度單位,1噚約合1.8288米,50噚即91米)而得名。它用了當時碩大的42毫米精鋼表殼,配備單向旋轉(zhuǎn)表圈,機芯則是Anton Schild AS1361自動上鏈機芯。有意思的是,它的表冠設計比較特別,用的是Fiechter開發(fā)的雙O型圈密封件,而不是現(xiàn)在常見的旋入式結(jié)構(gòu)。其實旋入式表冠那時候還在專利保護期內(nèi),所以寶珀用了這個替代方案。
2003年正好是五十噚腕表誕生50周年,寶珀特別推出了一個限量“三部曲”來慶祝。這三款表分別是:一款GMT功能腕表、一款叫“空軍司令”(Air Commander)的飛返計時表(已在2019年成了獨立系列),還有一款外觀高度還原初代五十噚的潛水表,它的外圈上還覆蓋了拱形藍寶石。這款潛水表第一次用了寶珀自制的1315型機芯,這也為后來常規(guī)版的5015打下了基礎。
Ref.6204就是初代潛航者型腕表,它的防水性能達到了100米,比初代五十噚的91米還要高一點。這款表用了37毫米的精鋼表殼,配了旋入式表冠,機芯是勞力士的A260型。和之前的Ref.6202不同,它沒用“奔馳針”,而是換成了填充夜光的鉛筆指針。另外,Ref.6204還把外圈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刻度去掉了,這個設計后來成了所有潛航者型腕表的標準配置。
從1954年到現(xiàn)在,勞力士潛航者型已經(jīng)穩(wěn)定更新了六代。每代產(chǎn)品在材質(zhì)、工藝和性能上都有所提升。2020年發(fā)布的現(xiàn)售型號把表徑從之前的40毫米稍微加大到了41毫米,并采用了動力儲存達到70小時的32系自動上鏈機芯。
好了,今天的《腕表編年史》就到這里了。寶珀五十噚和勞力士潛航者型的傳奇故事,不僅讓我們看到了腕表技術的進步,也讓我們感受到品牌之間的競爭如何推動整個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未來,這兩款經(jīng)典潛水表的較量還會繼續(xù),而我們也會持續(xù)關注它們的每一次進化。如果你喜歡這期內(nèi)容,別忘了點贊、分享,我們下期再見!(圖/文 腕表之家 瑞內(nèi))